拓展EMI教學視野——教師分享澳洲培訓新經驗
呼應政府「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的2030雙語政策目標,教資中心、語言中心於112學年起全面推動雙語教學計畫。為確保各EMI課程授課教師對全英授課之教學方法與語言運用具充分認知,並提供非歐美背景碩博士教師全英語溝通環境的文化體驗,近兩年已陸續選派21位教師前往本校澳洲姊妹校—阿得雷德大學,接受為期兩周共40小時的進階密集式EMI教學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涵蓋:教學方法、EMI課堂語言運用、示範教學、及專業講座等,透過理論與實作並行的方式,協助教師們深化全英語授課的教學策略與技巧。
為了將培訓所習得的EMI教學新知傳遞給各系教師,教資中心已於113年10月、114年10月分別辦理兩場EMI教學知能分享會,邀請接受培訓教師分享研習成果。受訓教師表示,阿得雷德大學專業講師建議在全英語課程中善用CCQ(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s)確認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並運用AI工具及軟體設計學生分組活動,以提升課堂參與度及口語表達機會。多位教師也分享了AI教學工具的實務應用,例如Napkin AI、Gamma與Genially,不僅能夠節省老師的備課時間,更能提升教材的品質。舉例來說,電子系羅靛老師示範如何運用Gamma選擇教材模板,打造圖文並茂的內容來強調課程重點,並建議各系老師於課程尾聲收集學生回饋(Feedback),作為調整教學策略的依據。
分享會中,也有許多受訓教師指出,阿得雷德大學專業講師特別建議將課程搭配生活化的影片、練習題或小組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更能即時檢測學習成效。課程設計的核心應當在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教師可於課程初期喚起學生先備知識,再提供課程鷹架(Scaffolding)以引導學生循序理解與練習。部分受訓教師指出,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需要先達成「Effective Teaching(有效教學)」,明確呈現課程重點,並透過正向鼓勵,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專注力。
整體而言,參與培訓的教師們多認為工作坊扎實的培訓內容不僅減輕了平日教材準備的壓力,也提升教師教材設計的能力與教學技巧,尤其在EMI環境中促進學生專注與主動學習的面向上,大家的收穫都非常豐富。
English: Expanding Horizons in EMI Teaching—Faculty Share Insights from Training in Australia
本文將刊載於SDGs永續電子報。
明志新聞彙整請點我(連到"明志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