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四),明志科技大學、荒野保護協會、富邦人壽與新北市環保局於富邦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淡水河川廢複查成果發布記者會」,公布由當地近40名志工以單車或徒步的綠色低碳方式,走訪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及出海口的踏查結果。調查里程長達283.5公里,沿途累計垃圾量近80萬公升。
荒野保護協會於2020年發布第一份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報告中指出,海廢污染有八成來自河川問題。比對2020與2023兩年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報告數據資料,可發現河岸段部分廢棄物量明顯增長,2023年平均每公里約有156 袋垃圾,較相於2020年平均每公里73 袋垃圾(每袋14公升)堆積於河岸中,增加幅度高達一倍。其中,廢棄物種類前三名則為塑膠瓶罐容器佔28.8%、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佔24.1%、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佔15.3%,合計有近七成皆為生活常用一次性飲食廢棄物,共累計近80萬公升的垃圾量。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表示,加強對川廢的監測與清理,不僅能維護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河川,更能有效從源頭減少海廢產生,為協助公部門追蹤比對川廢汙染數據變化、促進河川治理對策再優化。
明志科技大學陳志霖老師表示,循環經濟的目標是創造零廢棄的生活環境,讓資源可以永續使用,也是當前國際趨勢,在政府推動產業轉型的同時,更需要消費者體認到一次性廢棄物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並進一步改變使用一次性資源的慣性,方能從源頭降低環境中廢棄物數量,減緩塑膠微粒濃度的增加。
川廢監測是推動廢棄物不落水的第一步,分析調查數據有助於在地公部門及民間團體持續掌握廢棄物熱點的位置、數量及型態。透過公私協力,藉由政策優化、綠色工程、環境教育等方式,共同實踐親水護水的生態城市。期盼2024年能有更多在地的夥伴共同參與溯源川廢調查,守護我們共有共享的淡水河。
明志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網址:https://usr.mcut.edu.tw/
本文同時刊載於明志電子報第1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