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研究中心舉辦補助教師執行校務研究計畫至今已經第四個年頭了,前三年共補助十多位老師執行校務研究相關計畫,此計畫不僅鼓勵學校教師進行校務相關議題的研究與提供計畫成果發表平台讓教師互相交流外,也讓我們可以透過更多元的面向精進校務研究與發展。110年度的補助教師執行校務研究計畫於12/6舉辦線上成果發表會,這次特別邀請到長庚科大范君瑜副校長及長庚大學林維昭執行秘書擔任諮詢委員,會議首先由校務研究中心楊俊明主任介紹與會來賓及成果發表會流程,緊接著邀請明志科大的大家長劉祖華校長為大會致詞,接著就開始成果發表會。
上半場由工設系高清漢老師率先發表,其藉由研究將透過焦點群體法探討工業設計核心課程如何以職涯觀點平衡前瞻工業發展與工讀實習制度之課程規畫需求。緊接著由機械工程系蔡習訓老師代鄭春德老師分享他的計畫以Knemeyer and Murphy (2002) 之知覺量表為基礎,修改後對機械系實習前的學生進行施測,從實習經驗的角色、實習機構的角色、實習生具備的硬能力及軟能力四個構面切入。再來由機械工程系蔡習訓老師分享他的計畫就多特蒙應用科學大學網站之機械系網頁中顯示,雖然修業年限均為3~4年,其中包括一學期的校外實習,明志科大亦有一年實務實習,畢業學分為148,然就課程進行比較,仍有助於引領專業教師站在比較高的角度,看待系的課程組成,並在利害關係人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有利於學生專業知識建立的課程媒介。最後由經營管理系虞邦祥老師藉由研究在理論意涵上證明學校非正式課程與制度對學生恆毅力的影響,同時在實務上提出對招生與非正式課程設計的建議。
下半場由經營管理系廖宜慶老師以應用專利分析進行技術能量的探索,同時透過技術功效矩陣(Technology-Function Matrix, TFM)的製作,瞭解現有技術和功效的對應關係,作為後續制訂研究策略的重要參考,俾利完善未來的技術佈局,創造本校在特定技術領域上的領先優勢。緊接著由化學工程系蔡榮進老師探討本校化工系大三學生在化工熱力學課程學習取向之現況,及其與學習成效間之相關性進行研究。研究將採用大專生學習取向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學生學期成績作為學習成效指標,並以描述性統計及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期望藉由此研究的成果能讓化工系教師,提升學生對於較艱深難理解的課程教育之學習成效有所幫助,同時希望促進學生採用深度學習取向,提高化工系學生的競爭力。再來由通識中心李潔嵐老師以明志科技大學雖在台灣技職院校中名列前茅,但因校園國際化起步較他校晚,2020年在學的境外生尚未達100人,且大多集中在碩博士生,學士生人數尚待努力衝高,因此,研究旨在分析馬來西亞籍境外生(含僑生及外籍生身分)來臺升學之主要考量因素,俾以此研究成果為基礎,為本校量身打造,制訂更有效之該國學士生招生策略。最後由經營管理系楊子儀老師利用多變量分析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作為施測對象,探討如何吸引明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大學部學生進入明志經營管理系研究生就讀。最終諸位老師在與諮詢委員及主持人深入探討後劃下一個句點,期許未來能夠藉由研究在校務改善能擁有最佳的助益。
校務研究中心網站:https://ir.mcut.edu.tw/?Lang=zh-tw
本文刊載於明志電子報第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