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 輕敲心門,傾聽心聲~開啟與非自願或無意願學生的輔導對話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1-06
大學時期的學生主要發展任務為形成自我認同,透過生涯、人際及愛情等議題找尋自己的定位,但在實務現場,老師很常遇到「沒感覺」、「沒想法」、「不知道」的學生,經常出現老師努力的推動學生、但學生卻顯得被動、類似於非自願的互動方式,老師如何溝通和引導,促進學生自發、為自己負責,成為每位老師都需要反思的主題。
因此學輔組在111學年度第一學期,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實務工作經驗近20餘年的張佳雯諮商心理師,分享與非自願青少年工作的經驗,課程內容先針對目前資訊爆炸時代、網路居民的一代新年輕人,在青春期所可能經歷的經驗,提到現在青春期尋找自我的任務,相較於過去延長許多,且生理上青春期所需要經歷的感受與事情相當多,張心理師舉相當豐富的例子幫助在場老師理解,現在學生可能跟過去時代我們本身所經驗的「青春期」相當不同。
接著,張心理師以此作為核心,協助老師練習要如何跟與自己想法不同的年輕人互動,從師長本身的經驗出發、詢問師長願意跟怎樣的人傾訴心聲,同理如何面對現在的青少年、以同樣溫和堅定的態度與之溝通,並透過分組演練,讓師長彼此練習不預設立場、好奇探問、傾聽等,以及當面對學生有自殺意念、身心疾患時該怎麼辦。
本次講座師長們對心理師分享的經驗深有同感,質性回饋有「老師的課堂分享很有收穫,可以用溫柔的口吻讓成員了解晤談當下的情境」、「感謝業師熱忱及分享寶貴輔導經驗」等,顯示出師長們投入學習,確實能增進相關輔導知能。
本文同時刊載於明志電子報第124期。
資料來源:
學生事務處(學生輔導組)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