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躺平族的職涯心理學講座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1-06

現代社會青年逐漸出現一股「躺平」風潮,對於「與其努力,不如選擇『躺平』舒服過日子」的人生態度,邀請到旭立諮商中心、EAP顧問徐立德心理師,剖析此種對於生活、學習/工作的低動力狀態原因,以及有效的介入策略。

一開始,徐心理師從「尼特族」、「草食族」、「躺平族」,逐一介紹這些近年用來形容青年的新詞彙,其社會現象意涵和由來。之後,透過「躺平問卷調查」的暖身活動,用舉牌的方式調查各位參與者對於「躺平族」的認識,並邀請表達自身對於「躺平」的看法,增加對於「躺平族」不同視角觀點和多元理解。

接著,徐心理師說明形成「躺平」現象的各種因素,外在原因如:生活水準提升,物質不再匱乏、社會結構改變,M型社會階級流動困難、高房價物價,低薪資、網路打破國界,競爭者增加、疫情影響就業等。內在原因如:情緒開始出現無望感,認為努力不一定有用,易因挫折感、茫然感而失去方向;認知層面認為維持最低的生存條件,只要不麻煩別人就是負起責任;行為表現因奮鬥也不一定成功,於是「躺平」就成為合理的選擇,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不想競爭。

針對以上習得無助、防禦性悲觀而形成的「躺平」浪潮,徐心理師分享如何從展現個人天賦、增加動機需求的層面出發,藉由增加外在表現和發覺隱藏能力,提升成就勝任感和權力自主能力。或是透過尋找崇拜的人事物,塑造理想自我的投射目標,也可增強想達成期待的動力,從「躺平」之中再度站起來,繼續向前行。

 
根據參與者的回饋,100%的人表示本研習有助於了解造就「躺平族」的內在、外在世界因素;可認識對於「躺平族」的不同觀點;以及理解「躺平」的心理運作狀態;對於本次課程相關安排感到滿意。


本文同時刊載於明志電子報第124期。

資料來源: 學生事務處(學生輔導組)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