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溫室氣體盤查講習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07-17

明志科技大學於111年06月27日邀請中華民國全工業總會吳伋資深專員演講「溫室氣體盤查」議題,吳伋資深專員曾協助環保署進行碳足跡排放係數評估及產品碳標籤核發及推廣專案工作外,亦在工總負責推動碳標籤產業認同推廣、產業節能成效追蹤及環保政策研擬等外部稽核驗證工作,將有助同仁瞭解溫室氣體盤查內容。

講習由馬成珉副校長及環境暨安全衛生室鄭慶武主任致詞開場後,交由講師吳資深專員進行國際碳管理現況及減碳趨勢說明,由於國際社會在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推動的過程中,各國文化、經濟在發展不一與理念差異下,導致此一全球性環境變遷議題,無法作一有效之政策落實,與目標實踐。於是,歐美已開發國家藉由主導國際條約的簽訂,逐步推動相關政策使溫室氣體減量逐漸凝聚明確的共識,更讓各國不單是正面積極的參與,更因為受到其他國家的壓力而被迫執行環境保護的義務,進而影響各國國內環保政策與減碳經濟的發展。

國際社會藉由簽訂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重要國際條約,逐步要求各國政府分擔全球氣候變遷的控制與責任,如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FCCC),而公約強調對應氣候變遷是世界各國責任,其主要內容就在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目的為「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這一水平應當在足以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到威脅,並使經濟發展能夠可持續地進行之時間範圍內實現。」;及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國際社會為了有效防止溫室效應,並斟酌考量各國不同的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要求各國應承擔共同但程度不同的責任。

明志科技大學身為技職校院標竿學校,為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將逐步改善校園耗能設施,並將減碳觀念融入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減碳習慣,自覺實踐並進行低碳生活的方式與途徑,踐行循環經濟,進而降低學校及整體社會的溫室氣體產生量,用自身行為去實現低碳目標。


本文同時刊載於明志電子報第123期。

資料來源: 環境暨安全衛生室
瀏覽數: